目录
书架
目录
目录
×
公众号
关注二维码,回复“九阅”领书券
关注二维码
回复“九阅”领书券
第三章 安家
军户家的巧媳妇
liulu1984815
3443

看自家过来弄得巧姐儿跟冯氏母女争吵的徐靖姚和周氏,脸上都有些尴尬,被徐睿扶着坐着起不了身的徐靖庵,看到这个情形,又气又急不由咳个不停。

徐慧冷冷的看着就要闹腾的冯氏母女,沉声说:“是真要爹写休书才肯听话吗?难道在盂县的事情都忘的一干二净了?”

冯氏和徐巧珠错愕的对视一眼,以前巧姐儿虽然和她们不太亲近,但为人十分柔顺,极少和她们这么说话,难道是盂县的事把她刺激大了?冯氏可还没忘徐靖庵当时那顿脾气发的有多大,要不是徐巧珠和徐睿跪地苦苦哀求,徐靖庵当场就要写休书休了冯氏的。

冯氏娘家根本指望不上,更何况她还有两个孩子,哪怕眼下如此艰难,要是被休也无其他容身之地。

看冯氏和徐巧珠躲在一旁不再闹腾,徐慧松了口气。

周氏赞赏的看了一眼徐慧,现在这种情况,巧姐儿自身立起来,能管住这对混不吝的母女才是对的!

徐靖姚们不光送来了一袋米,还送来了几个饼子,周氏笑着说:“这是好心邻居给的,我们那房子也是空的住不成人,便去问了邻居家,邻家大嫂是个热心肠,不光留我们晚上在她家住,还送了些饼子给我们,你们今晚可怎么办?”

徐慧坦言:“正为难着呢,二婶来了正好,也带我去邻居家走走吧,这远亲不如近邻,咱们人生地不熟,要是碰上个好相处的邻居,可就帮了大忙了!”

“正是这个理儿呢,咱家我看就数巧姐儿最通透,那,当家的,你照看着大哥他们,我陪巧姐儿出去一趟!”

徐靖姚自是没什么意见,他分到的房子离这儿有些远,家里又有老人孩子,就算想帮徐靖庵一家也帮不太多,带周氏过来,正是有这个打算呢。

于是,徐慧便让冯氏和徐巧珠在家先收拾屋子,自己准备随周氏去附近的人家拜访。

既然是去邻居家,自然不能空着手去,徐慧摸遍身上,除了腰带里还剩下的一点金箔片,得留着给徐靖庵治病用,身上空无一物可如何是好?

徐慧想了想说:“初次登门不好空手,我记得在盂县时巧珠曾买过一个梳篦,虽不值什么钱,但样式别致,送给邻居女眷正好!”

徐慧话音刚落,徐巧珠立刻尖声喊起来:“我没有,哪里有什么梳篦?”然后十分委屈的看向冯氏拖长声音喊了声:“娘——”

冯氏一把搂过徐巧珠,瞪着徐慧:“可怜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就被投了大牢,身上连一文钱都没带,哪里买过什么梳篦,巧姐儿你别在这儿浑说了!”

徐慧上下看着冯氏,那眼神清冷又锐利,冯氏不由缩了缩头,徐慧冷笑一声:“可要我一一说出你身上哪些地方藏了什么东西?到时候你可是要全都拿出来才行!”

冯氏错愕的看着徐慧,她偷摸藏了些银钱的事情这个小蹄子是如何得知的?莫不是在诈她?

可看着徐慧笃定的样子,冯氏眼珠转来转去还是不敢冒这个险,咬了咬牙一把从徐巧珠怀里掏出梳篦扔给徐慧说:“我绞了自己头发给闺女换来的梳篦你都要惦记,天下哪有这样狠心的姐姐?珠儿、睿哥儿啊,咱们娘们命怎么那么苦啊?一天好日子没过上就、、、、、、”

徐慧毫不理会冯氏的哭天喊地,让徐靖姚徐睿照看着徐靖庵,和周氏一起去了最近的邻居家。

走了有十几米,徐慧看到一个用土块和枝条围成的只有半人高的院子,院子里面可以看有四五间房子,旁边建有专门的厨房,院子里开出菜地种了些菜,还养着鸡,比起徐慧她们的住所显得好多了。

周氏敲了敲门,喊了几声,一个用穿着蓝青色棉布衫,下面穿着一条同色裙子用蓝色碎花头巾裹着头发,三十来岁的女人走了出来。

“你们找谁?”女人开口问道。

周氏忙说明来意,那女人打量了他们一番道:“原来你们就是新来的啊,都说这几天要来人,我还说呢,怎么一直没见动静?你们快进来坐吧,可别嫌弃!”

这都是这里的老住户,看周氏端庄大气,徐慧俊秀灵巧,笑颜巧语的样子十分懂礼,不免松了口气。

她们是这里住了几代的军户,流放来的人见过不少,最怕的是碰上那不懂事流放了还端着架子的所谓贵人,不会过日子不说,还总弄出来许多腌臜事,故此,哪怕知道来了新邻居,也没有主动上门先拜访。

徐慧笑着将手中的梳篦递了过去:“我们流放到这儿,也没什么好的能给您的,这是我们途径盂县时买的,倒有几分别致,您拿着玩吧!”

女人笑容更加热情了几分,忙招呼徐慧等人进来,没一会儿,周氏和徐慧就知道住在这里的人是谁了。这个女人的男人也是军户,有一对双生儿子,大的做了军余,是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老户。

徐靖庵他们是不想当军户,可这些人几代都住在这里,对这个身份已经认同,并不觉得军户有什么不好的,反正也没其他出路,当军户吃饭不愁,还不受人欺负。

女人姓张,夫家姓魏,双生儿子今年刚满十一岁,现在正在地里做活还没回来。她让周氏叫她张嫂,徐慧就跟着叫了声张婶子。

张婶子家里两个儿子,没有闺女,现在见了徐慧这么个灵巧秀气的姑娘,很是喜欢,听她说自家晚上准备弄些干草睡一晚,忙热情的邀请徐慧一家来她家暂住。

周氏看徐慧一家有了暂时借住的地方,就忙回去通知徐靖姚把徐靖庵等人接过来。

徐慧安置好徐靖庵,捏了捏自己的腰带,舅母给的腰带虽然是不起眼的粗布做的,可缝的极为精细,薄薄的金箔片塞到里面除非拆开都检查不出来。可到底是金箔片,就算一条腰带塞满,也不过几两金子,这一路上徐慧已经用的差不多了。

现在家徒四壁,盘炕起灶是必须的,徐慧只能小心翼翼的从腰带里掏出一些金箔片,捏成一个指甲盖大的金团子,趁冯氏她们不注意时悄悄的塞给周氏,让她帮忙安排盘炕起灶的事情,到时候就说是他家出钱一起弄的,免得冯氏她们知道自己身上还有钱又出什么幺蛾子。

周氏正发愁这事儿,她家也没钱,可又不能不管徐靖庵家,看这金团子虽不大,但换上几钱银子还是不成问题的,足够置办这些,自是满口答应。

送走周氏和徐靖姚,徐慧让冯氏等人都老实呆在屋里照看徐靖庵,自己去厨房帮张婶一起烧热水,也正好打听打听给徐靖庵治病的事。多亏徐慧姥姥家是农村的,小时候假期经常过去住,也烧过这种地锅,就帮着烧火。

张婶好奇的询问徐慧一家来历,徐慧叹了口气:“我们家是江南江州府徐家旁支,因为受了嫡支的牵连,全家都被充军了,我爹是个读书人,原是云麓书院的山长,整日只知教书育人,哪里受得了这苦,这不一到地方就撑不住了!”

一听徐慧说自己爹是个教书先生,张婶子顿时动了心思。她家虽然是军户,可按规定每个军户家是可以有一个生员,去读书考功名的,她家两个儿子,正是打算一个去承继军户,一个读些书看看有没有别的出路。考功名她自是不敢想,但能识些字,能去县城找份轻松的活儿也好啊!

可是这西千户所里只有魏家庄有一个夫子开了私塾,每年光束脩都得六两银子,再加上笔墨纸砚的花销,小门小户实在是承受不起啊!

要是能让自家小子跟着这位先生认些字读写书,既省了束脩还不用来回奔波麻烦,岂不是一举两得!

徐慧敏感的察觉到了张婶的神态变化,便装作无意的说起自己爹曾经教出过多少个秀才举人,把张婶听的更是惊喜万分。

徐慧正说着:“我家小弟今年五岁,刚学了《千字文》,本要开始学四书的,哪成想——”

正巧徐睿进来,徐慧就让他背一段来听听,这种启蒙的东西,不知背了多少遍,徐睿自然是张口就来。

张婶听了很是羡慕:“这样小的娃儿就会背这个了?”对徐慧之前的话便毫不怀疑。

“我爹事务繁忙,不曾仔细教导睿哥儿,不过胡乱背一些罢了!”徐慧并没夸耀徐睿,过犹不及这个分寸她还是要把握好的。

张婶笑道:“我家娃儿都十一岁了,大字都不识一个呢,巧姐儿莫愁,虽说咱这军户名头不好听,可官家给田,家里有正军也不需要交税,比那缺地少田的农户光景还要好过些呢,我看你也是个能干的,等到时候分了地我让我家男人教你们怎么收拾,只要收拾好了,三十亩地还能养活不了你们一家?”

徐慧忙道谢,向张婶打听起最为关心的,魏家庄据说能看病的那位魏老爹的事情。

张婶一听徐慧打听魏老爹的事情,不由笑道:“你可问巧了,我家男人和魏老爹是本家,按辈分我们还得喊一声老叔呢!”

徐慧大喜忙求道:“那能不能麻烦帮忙带我们去找一下魏老爹,我爹这身子骨实在是拖不得了!”

“那有什么好麻烦的,我家小子怕是一会儿就从地里回来了,我让他借了牛车去把老叔接来就行,你说你爹一个好好的教书先生怎么就受了这番苦,真是——”

徐慧跟着感叹两句,又问起需要购买的生活用品,张婶皱了皱眉说:”你们那两间屋啊,以前也是有人住的,不过后来人家搬到别的地方去了,走的时候,啥东西都不留,真是小气的要命。咱这地儿冬天冷,这盘炕起灶棉衣棉被你们都得准备上,对了,你们要是不嫌弃,我这里还有些用旧的东西,你们看看能不能用?”

“多谢张婶!”徐慧也不客气,现在这光景,她们还有什么能客气的呢,只求那个魏老爹医术了得,快些治了徐靖庵的病才是。